提到日本的匠人,脑海中大多浮现的是一张沉静与执着的脸。但日本果道家三堀纯一(Junichi Mitsubori)绝对不属于这一挂~
头顶“银魂”、“金魂”、“青魂”的头发,又有面具加持的style,浑然是个coser和涩谷少年的集合体↓
作为日本知名和果子店铺“和菓子司いづみや”的第三代家主,8岁就开始被视为继承人来培养,10岁便能独立制作可售卖的和果子...
但按照偶像剧的套路,如果继承人能乖乖继承家业,就太对不起他的颜值了,而剧情也太平淡了。或许真因为如此,放荡不羁爱自由的三堀纯一选择去玩音乐。
但好在没过多久,三堀纯一就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音乐天赋,至此,大完满结局,音乐界少了一个三流的歌星,和果子界却多了一个耀眼的新星。
45°角仰拍的特写,有点像黄渤年轻时候?
事实上,诞生于1928年的“和菓子司いづみや”,创新便一直是克敌制胜的法宝,无论是祖父三堀文男,还是父亲三堀晟,都曾创作出红极一时的和果子,并奠定了店铺的江湖地位。
而三堀家的创新基因到了三堀纯一这一辈,来了个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”的改变。
三堀纯一使用和菓子工艺与材料制作的汉堡、薯条和披萨,是不是可以以假乱真?
虽然内心深处知道要创新,要懂得追求极致,要将日本传统与当代审美相结合,,,但从记事起就开始制作和菓子的他,从内心并不认为和果子有什么了不起,也并未领略到和菓子真正的美,直到27岁那年,他去国外制作和菓子,被金发碧眼的老外尊称为艺术家,他才突然意识到,与自己经年相处到的和菓子其实蕴藏着太多属于本国的审美情趣。
自此之后,他开始从四季风物中寻找灵感,尝试从和菓子中寻找精神寄托,并不断地探索工具与材料之间的火花,一遍遍钻研和菓子与器物之间的和谐之美……
在切磋琢磨的过程中,三堀纯一独创了“针切法”,用针状工具在和菓子表面挑剪出花叶,打造花瓣丰盈的菊花。他还独创了球体练切,并将此技艺命名为“玉華寂菓”,用以表现日本美学中的“寂”。
虽然和菓子拥有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的实力,但三堀纯一对和菓子的现状并不满足。在日本,传统的技艺也遭受着电影、动漫、游戏等的冲击,年轻人对手艺的关心逐渐变少。
三堀纯一决定改变这一切。
曾在“和洋菓子职人选手权”比赛中获得优胜的三堀纯一,尝到过祖传老店因电视台的报道而迅速走红的甜头。于是,他对电视节目的邀请并不抗拒,还在2015年开通了ins,用他最擅长的练切技艺为中心,上传新作品的图片和介绍,取名为“一日一菓”。
如果一个叛逆继承人止步于技艺独创,就太对不起他的才华了。
三堀纯一在日本茶道的启发下,开创了新一代艺术:菓道,希望在品食和菓子的过程中融入了茶道中的仪式感,讲究器物、仪式、和菓子与精神世界的联系,改变了和菓子在茶道中一直扮演配角的地位。
著书《菓道》也迅速风靡,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出版。
人一旦找到了毕生热爱,就会倾注自己一生的才华和智慧。
三堀纯一做的事很酷,行头、做派也很酷,这让日本年轻人很有亲近感,觉得做和菓子不比做蛋糕差。
三堀纯一的脚步遍及香港、韩国、中国、法国、美国、泰国……他在世界各地开办学习班和交流会,将日本的和菓子文化变成了可供各国人欣赏并了解的技艺。
他在“入乡随俗”方面做的努力非常深入,比如他来中国时制作了国旗、上海外滩、国花牡丹;他开通了微博,并在微博上定点打卡,祝福网友节日快乐。
一边观赏和菓子,一边聆听三堀纯一的感悟,是一种至极的艺术享受。
“工具并非最重要的,磨练技术和心境才能做出更好的作品。”
“制作和菓子就像时间一样,没有倒退,无法返回修改,只能继续前行。”
“做任何事,最根本的是基础,和菓子的基础在于形,只模仿了造型却经不起360度欣赏的和菓子对我而言是不合格的。”
处在新旧交替时代的三堀纯一,用不强迫的方式传承了和菓子,并将和菓子文化提升到新的高度,传播到更远的地方,提升和谷子的地位与文化。
这样的匠人,或许遭遇过老一辈的不理解,或许经受过年轻人的不了解,但他用自己的努力将“不理解”变为了“理解”、将“不了解”变为了“了解”。
未来,回过头来看,三堀纯一的价值将会更加凸显。
但抛开传承,匠心,文化等等纯重的东西,单纯从审美上看,三堀純一将形式与色彩的完美融合,让果子与器物互相辉映,因而,虽然无法品尝,但却仍然不失为一场充满仪式感的视觉狂欢。
图片:@junichi_mitsubori
撰文:王珊珊